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含课内实验)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日期: 2023-12-06   来源:    浏览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英译名称:

Medical Microbiology

   课程代码:

100201X116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学分:

2.5

   制定人:

郭蓬勃

   审核人:

赵英会

 

 

 

 

 

 

 

 

 

 








                      二〇二二年七月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课程学时

54

理论学时

36

课内实验学时

18

课程学分

2.5

授课学期

2023 - 2024 学年春季学期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医学本科

学制

5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 þ学科(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限选课

教材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教材出版信息

李凡,徐志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ISBN9787117266031

考核方式

þ考试    £课程设计  □学期论文  □其他

课程成绩

平时考核(%)

30

单元测试(含期中考试)(%)

20

期末成绩(%)

50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5人以内)

姓名

性别

学历

学位

职称

从教时间

赵英会

博士研究生

博士

教授

22

郭蓬勃

博士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3

王玉

博士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20

张振杰

博士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8

周宏

博士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7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1. 内容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学科。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本教学大纲是按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第九版《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内容而制定的。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微视频、在线课程等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程序按四大段分述,分别是绪论、细菌学、病毒学及真菌学。

教学学时:理论教学学时 36 学时,实验教学学时18学时,共计 54学时。

2. 学习目标

本大纲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制作,知识目标包括学生所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知识及内容,能力目标是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先修知识

本课程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及能力,学生应掌握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相应知识,以及应用以上相关医学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4. 后续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等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微生物诊断和防治工作等奠定基础。

5. 学时安排 

                                 医学微生物学学时分配表

章节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绪论

2

 

2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2

4

2

细菌的生理

2

5

7

3

噬菌体

0.5

 

0.5

4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2.5

 

2.5

5

细菌的耐药性(自学)

 

2

2

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3

2.5

5.5

7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自学)

 

0.5

0.5

8

球菌

3

0.5

3.5

9

肠杆菌科

2

0.5

2.5

10

弧菌属

0.5

 

0.5

11

螺杆菌属

0.5

 

0.5

12

厌氧性细菌

1.5

 

1.5

13

分枝杆菌属

1.5

1.5

3.0

14

嗜血杆菌属(自学)

 

 

 

15

动物源性细菌(自学)

 

 

 

16

其他细菌(自学)

 

 

 

17

放线菌(自学)

 

 

 

18

支原体

1

 

1

19

立克次体(自学)

 

 

 

20

衣原体

1

 

1

21

螺旋体

1

 

1

22

病毒的基本性状

1

 

1

23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

 

2

24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自学)

 

1.5

1.5

25

呼吸道病毒

2

 

2

26

肠道病毒

0.5

 

0.5

27

 急性胃肠炎病毒

0.5

 

0.5

28

肝炎病毒

3

2

5

29

虫媒病毒(自学)

 

 

 

30

出血热病毒(自学)

 

 

 

31

疱疹病毒(自学)

 

 

 

32

逆转录病毒

1.5

 

1.5

33

其它病毒

0.5

 

0.5

34

朊粒(自学)

 

 

 

35

真菌学总论

0.5

 

0.5

36

主要病原性真菌

0.5

 

0.5

36

18

54

注:括号内处体现教学所采用的自学方法。

二、课程教学计划

1. 教学方法

基于大纲内容,以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穿插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其中1/3的理论课设置翻转课堂,少部分课采用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拓展资源

参考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4版)张凤民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网络课程资源:智慧树在线教育https://www.zhihuishu.com/),超星尔雅通识教育(erya.mooc.chaoxing.com),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https://www.icourse163.org

三、课程思政计划

1. 方法与内容

教学过程中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课堂氛围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充分挖掘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中的思想政治内涵及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教学中强化思政元素与日常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通过课程思政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回应学习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辩证思维和实践思维。具体实施中要力争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创新教学载体,反对单向灌输,强加观点,让学生自然融入课堂,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例如,讲述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理论知识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卡介苗的制备思路与过程,使学生体会持之以恒、创新求变等科学思维的重要性;重大传染病防治方面,探讨中国防治策略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分享抗疫故事,弘扬医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养与献身精神,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实践与拓展

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组织小组讨论和翻转课堂,主题选取示例:病毒的进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耐药菌与抗生素滥用、传染病防治策略、疾病中的人文关怀、医学科学发展中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等。

实验课程中穿插加入生物安全教育方面的拓展内容,结合微生物学学科和专业的新进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介绍国内微生物学相关的领先成果,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课内实验

1. 内容介绍

本大纲是按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第9版《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内容而制定的配套实验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与无菌操作等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鉴定与染色方法(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鉴定以及通过生化实验鉴定的方法,建立人体内外及环境(如空气)有菌概念,掌握常见的消毒杀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杀菌、消毒剂杀菌及烧灼等),强化生物安全意识。通过内毒素检测和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建立细菌内外毒素概念,了解抑菌药物及药效。学习并掌握乙肝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方法与原理。掌握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与原理。通过这些实验,系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检测手段与技能,强化理论知识,拓展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与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 参考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程》,赵英会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

3. 教学内容安排纲要

1. 学时安排

实验序号

内容

实验学时

备注

实验一

实验室安全、显微镜的使用

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3

验证性实验

实验二

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

3

验证性实验

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及其分布检测(皮肤细菌检测、空气细菌检测等)

3

综合性实验

实验四

常见细菌消毒与灭菌技术(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杀菌等)、生物安全

3

设计性实验

实验五

细菌的生化实验(五糖发酵实验)、内毒素测定和药敏试验

3

综合性实验

实验六

ELISA法检测乙型肝

炎病毒抗原抗体、幽门螺杆菌检测

3

综合性实验

总学时

18

 

注:备注处体现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类型。

实验一  实验室安全、细菌形态结构观察、显微镜油镜使用

第一部分 实验室安全

(一) 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安全。

2、技能目标:运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相关内容,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对实验室安全正确看待和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则,培养学生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习惯成自然,实验室安全无小事。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2、难点分析:关键强调一下实验垃圾的分类存放。

第二部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一)  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2、技能目标:通过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学习,在未来工作中能够熟悉应用显微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科研工作中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用于创新。强调科教兴邦,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的价值观。

(二) 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学习显微镜油镜的操作

第三部分:细菌形态结构观察

(一)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排列方式及结构。

2、技能目标:通过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在临床工作中对所分离的病原菌做出基本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油镜观察染色细菌标本片,认识细菌的三种形态、细菌的排列与染色性及细菌的特殊结构

2、难点分析:各类细菌形态结构的分类鉴别。

3自学内容:细菌有哪些鉴定方法?依据是什么?

 

实验二  细菌革兰染色、抗酸染色

第一部分:革兰染色

(一) 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革兰染色的方法;熟悉革兰染色的意义;了解革兰染色的原理。

2、技能目标:通过革兰染色这一基础病原诊断方法的学习和操作,在科研工作中对所分离的病原菌的革兰染色性质做出迅速且正确的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示医学生我们现代所有的进步都是基于基本操作来认识的,再次强调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时代仍要保持前人的艰苦探索精神。强调立足于基础,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放长远眼光,科教兴邦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利用革兰染色方法制作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玻片,油镜观察其形态

2、难点分析:革兰染色操作程序,不能落下任何一步,尤其是媒染那一步。脱色是否彻底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1、 自学内容:Gram是如何建立革兰染色法的?革兰染色法可区别鉴定那些细菌?

第二部分 抗酸染色

(一) 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抗酸染色的过程;熟悉抗酸染色应用,了解抗酸染色的原理。

2、技能目标:通过抗酸染色这一基本操作,在未来工作中能够通过抗酸染色对细菌形态做出正确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卡介苗的研发过程,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科学家们的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精神。强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以卡介苗或者学生自己唾液作为实验菌,进行抗酸染色,油镜观察细菌形态。

2、难点分析:抗酸染色中加热时间是关键,鼓励学生根据不同菌种对加热时间进行摸索。

3、自学内容:F.Ehrlich是如何建立抗酸染色法的?F.Ziehl是如何改进的?

 

实验三  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及其分布检测(皮肤细菌检测、空气细菌检测等)

第一部分:培养基的制备

(一) 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细菌培养所需要的的成分;熟悉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培养基制备的相关操作,在科研工作中根据实验目的能够对不同的培养基成功制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的科研作风。感知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之不易,集成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立志为人民大众谋福利。

(二) 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2、难点分析:掌握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营养成分,倒于水中混匀,高压蒸汽灭菌,固体培养基可趁热倒平板或制备斜面培养基。

3、自学内容:丰富培养基与基础培养基的区别在哪里?什么时候用基础培养基?

第二部分: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一) 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平板划线、斜面和液体培养基等各种接种方法;熟悉无菌操作技术。

2、技能目标: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操作学习,在未来的临床中对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做正确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深度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医学生必须具有仁爱精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二) 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1)平板分段划线:烧灼接种环—取菌—按“之或井”字分段划线—标记—培养;2)平板连续划线:烧灼接种环—取菌—在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标记—培养;3)斜面培养基接种:无菌打开试管斜面培养基—取菌—在培养基表面自底部蜿蜒划线—标记—培养;4)液体培养基接种:取菌—伸入肉汤管—接近管壁液面研磨使细菌混于液体培基中—标记—培养—观察生长现象

2、难点分析: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概念

3、自学内容:平板划线与斜面培养基接种一致吗?什么时候可以用斜面接种?

第三部分 皮肤细菌检测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正常人体有菌存在,增强消毒及无菌操作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皮肤细菌检测的实验操作,对正常菌群及日常消毒操作有正确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仔细认真观察各种现象、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自身和谐共处,小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 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手指皮肤细菌检查   将手指轻轻按在培养基表面,再用碘酒消毒手指后按在培养基表面,温箱过夜培养观察消毒前后平板上细菌生长情况。

2、难点分析:建立有菌意识,养成无菌操作习惯

3、自学内容:什么是正常肠道菌群?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

第四部分:空气细菌检测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界到处有菌存在,增强消毒及无菌操作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空气细菌检测的实验操作,对微生物的分布及日常消毒操作有正确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示学生微生物无所不在,强调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环境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 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空气中细菌检查  将无菌平板开盖暴露空气15分钟,温箱过夜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2、难点分析:建立有菌意识,养成无菌操作习惯

3、自学内容:传染病流行时如何防疫?

 

实验四  常见细菌消毒与灭菌技术(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杀菌等)、生物安全

第一部分:高压蒸汽灭菌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熟悉高压蒸汽灭菌的使用;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基本操作,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对高压蒸汽灭菌熟练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医学生充分认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医疗工作责任重大,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有可能是生命攸关的大事,牵扯到千家万户。

(二) 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运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第二部分: 紫外线杀菌实验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熟悉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

2、技能目标:通过紫外杀菌实验,理解未来工作中紫外灯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和指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通过专业知识理解日常工作,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对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认知和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

(三) 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实验方法:使用紫外线灯照射细菌培养平板,温箱过夜培养后观察平板上细菌生长的差异。紫外线杀菌原理。

2、难点分析:高压蒸汽灭菌与紫外线杀菌的原理与适用条件

3、自学内容:外科手术器材与外科手术室如何保持无菌?各种实验器材与培养基如何灭菌?

第三部分:生物安全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生物安全中的注意事项;熟悉生物安全的级别;了解生物安全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未来工作中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生物安全悲剧警钟长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则,培养学生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生物安全应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

(二) 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2、难点分析:生物安全级别的适用场所及注意事项

3、自学内容:如何设计各种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

 

实验五  细菌的生化实验(五糖发酵实验)、内毒素测定和药敏试验

第一部分:五糖发酵试验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肠道杆菌发酵糖的能力不同;熟悉发酵管液体培养基接种方法;了解糖发酵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五糖发酵实验的操作,在未来科研工作中能够对分离到的病原菌糖发酵水平做出准确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和并联的能力素养。诠释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实验方法: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五种糖发酵的管里,培养过夜后,看发酵管里的糖有没有发酵。讲清实验原理。

2、难点分析:如何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无菌操作是否规范,有无杂菌污染?

3、自学内容:如何用生化实验鉴别细菌?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第二部分 内毒素测定-鲎实验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鲎试验的操作;熟悉鲎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内毒素测定的实验操作,在临床工作中保持判断内毒素感染的敏感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医源性感染与患者、医护人员及国家负担密切相关,培养爱病人如爱自己的仁爱医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

(二) 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实验方法:取鲎试剂3支分别加内毒素、待测品和无菌水,温箱孵育后观察结果,讲清鲎实验的原理。

2、难点分析:实验很简单,但需要明白实验原理及应用范围。

3、自学内容:鲎实验与家兔热源检测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第三部分 药敏试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药敏试验的方法;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法的方法;了解抗生素、化学消毒剂抑菌和杀菌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通过药物敏感试验的实验操作,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对特定病菌进行熟练地药敏检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示医学生伟大的发现源于平凡的生活。在临床工作中严禁抗生素滥用。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实验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待测菌平板划线,纸片法贴抗生素温箱过夜培养,观察和测量抑菌环大小,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2、难点分析:待测菌平板划线的密度的掌握,需要待测菌涂满整个平板。

3、自学内容:细菌为什么会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治疗中如何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实验六 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幽门螺杆菌检测

第一部分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

(一)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HBV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熟悉ELISA法的操作过程;了解HBV的危害。

2、技能目标:通过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熟练运用ELISA实验方法,并在临床检测工作中合理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乙肝病人,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尊重医学伦理和道德,坚持患者至上,生命至上,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

(二) 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实验方法: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样品血清,并判断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讲清二对半的实验原理。

2、难点分析:关键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临床意义。

3、自学内容:如何通过两对半结果判别患者的疾病状态?乙肝与肝癌有什么关系?

第二部分 幽门螺杆菌检测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熟悉呼气试验和尿素酶实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操作,在临床门诊中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准确判定。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勇于奉献的科研作风和巨大的牺牲精神,加强社会责任感,珍惜时光,奋发向上。树立为探索科学知识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献身科学的精神,将自己的本职工作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练:实验方法:1)每组选取一位同学,进行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2)每组选取一位同学,从口腔取标本进行尿素酶实验。

2难点分析:实验结果的分析与临床意义。

3、自学内容: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程考核大纲

一、考核形式

1.       平时考核

对学生进行课堂考勤、随堂提问、课程作业等综合考核。

2.       实验考核

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实验报告等综合考核。

3.       期末考试

闭卷笔试。

二、考核内容

本门课程分为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三种考评方式。三部分的综合考核成绩占比分别为:平时考核占课程总评成绩的30%,实验考核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50%。考核等级划分如下:课程总评成绩100-90分为优秀;89-75分为良好;74-60分为及格,59分及其以下为不及格。原则上课程总评成绩及格以上的学生比例应大于95%

1. 平时考核

考核方式

总分值

考核形式

赋分标准

考核要求(了解、熟悉、掌握)

课堂考勤

10

随机选择签到、点名等方式进行考勤

全勤10

缺勤1次扣1分。

随堂提问

10

课前课中随机提问,或应用教学软件组织学生参与答题

根据答题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赋分。优秀9-10分,良好7.5-8.9;及格6-7.4分,不及格0-5.9分。

熟悉、掌握

课程作业

10

小组课堂展示、翻转课堂等

根据作业情况赋分。优秀9-10分,良好7.5-8.9;及格6-7.4分,不及格0-5.9分。

了解、熟悉、掌握

2. 课内实验

考核方式

总分值

考核形式

赋分标准

考核要求(了解、熟悉、掌握)

实验操作考核

10

实验课实际操作,带教老师随机抽查操作

操作标准9 - 10分;操作基本标准7.5   - 8.9分;操作基本合格,但偶有对实验结果不造成严重影响的操作失误6 - 7.4分;操作不合格或出现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失误0 - 5.9分。

熟悉、掌握

实验报告

10

小组课堂展示、翻转课堂等

根据报告情况赋分。优秀9 - 10分,良好7.5 -   8.9分,及格6 - 7.4分,不及格0   - 5.9分。

了解、熟悉、掌握

3. 期末考试

期末课程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占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的50%。试卷总分值100分,按照权重换算至总评成绩中。

试题类型与分值比例:判断题10%,单项选择题40%,多项选择题10%,名词解释题10%,简答题20% 案例分析或开放性论述题10%闭卷笔试。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济南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青岛路6699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956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