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本为本、立德树人,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视野开阔和勇于实践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核心,以科教融合、医教协同、产学研结合为特色,根据“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原则,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实践训练于一体,建设成为具备一定规模、拥有一流实力、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接轨、管理科学、集“医教研产”一体化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等优质科研和临床资源,布局科学合理,安全设施及制度完善,实行信息化、网络化辅助教学,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中心作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基于医学产业需求和科研需要丰富实验课程内容,建设面向医学、生物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和支撑条件,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型实验课程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良好的平台。

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对原隶属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验室进行了多次整合,形成了人体解剖学、医学机能学、医学形态学、细胞分子医学四大实验教学平台,以及人体科学馆和大学生“双创”中心,四个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承担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

中心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1325m2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2.0279亿元,共计17027台(套),其中超过10万元以上的设备325 台套,30万以上的98 台(套),100万以上的特大型设备24 台(套)。其中超过10万元以上的设备367台(套),30万以上的123台(套),100万以上的特大型设备28台(套)。包括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DIA质谱仪、共聚焦活细胞成像与分析系统、单分子实时测序系统、小动物活体Micro CT影像系统、 分子互作分析仪、活细胞成像系统、氨基酸分析仪、分子互作分析仪、硬组织切片仪、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基质辅助串联质朴仪、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光子探测系统、生物光子辐射强度探测及分析装置等大型精密仪器。

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各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人才19人,山东省黄大年省级教师团队2个,中心现有专职教师 142人,其中实验技术系列教师29人,专职任课教师中教授 3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0人,建设有8支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骨干稳定,梯队合理,业务精通,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团队。中心教师近五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7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70余篇,其中10分以上的论文26篇。近几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山东省医学会科技创新成果奖三等奖1项,其他厅级奖项多项。

中心承担全部医学相关专业基础教学工作,包括生物医学科学、临床医学、医学实验技术、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预防医学、放射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眼科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影像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生物技术等21个本科专业或方向以及留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多个层次轨道的教学任务,同时各层次学生基础科研训练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创新实验项目及各类学生竞赛等,年均实验教学约70万人学时。

中心贯彻“一个目标、二大平台、三项内容、四类改革、五种能力”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一个目标”是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视野开阔和勇于实践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二大平台“是指科教融合与医教协同两大平台协同推进;“三项内容“是指基础医学课程实验、综合设计探究实验、科学研究创新实验有机融合;“四类改革”是指师资建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以赛促学四个方面开展教育改革与实践;“五种能力”是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团队协作、融合创新五种能力并重。

实验中心以科教融合、医教协同、产学研结合为特色,形成了“固本强基,德能相济,医研并育,融合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创新性”的递进式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立系统性、开放性、科学性、综合性的实践育人培养模式。

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罕见病重点实验室”等优质科研资源,发挥学科与科研优势、生物与医学结合的特色,聚焦医药健康重大难题,充分融入科研元素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实验课程体系,采用实验教学、课程实践、科研训练、技能大赛等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医学+生物”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中心推进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开展实验操作与科研分析,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基础与临床相融合,通过经典验证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各实验课程都建立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创新性”的递进式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实验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培养、提高医学生的基础素养、科研思维、创新能力。中心根据学校关于实验教学的发展规划,结合基础医学实验性学科的特点,统筹安排实验课程内容,形成了“实验课程模块化,实验内容系列化,实验项目层次化,实验考核多样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评价制度化”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式、合作式、互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技术,融合多种辅助实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中心建立以问卷调查、教学反馈、教学检查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校、学院、中心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心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1)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采用PBL、CBL、RBL、TBL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面,翻转课堂建立“PPT展示-小组讨论-小组反馈-优化改进”的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学习、讨论式和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建立线上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智慧树、慕课(MOOC)、微视频或微精品、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教学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及学生主动学习、同伴学习、团队集体学习的热情。(3)信息化建设助力实验教学效果提升。中心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课程知识图谱、高清数字解剖实验室、数字化切片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教学方式的立体化和教学管理的自动化,虚实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泛在化学习,有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4)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双创教育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依托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平台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平台开展大学生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竞赛,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近五年,本科生在国内竞赛中获的多项奖项: 2021年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金奖3项、银奖5项、铜奖6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三得奖9项。获其他的省级竞赛奖400多项。学生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33项,其中国家级51项,省级82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11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6篇,最高影响因子38.637。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0篇。学生整体考研率达到55.2%。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临床医学学科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83‰,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6个学科稳居ESI全球排名前1%。同时临床医学学科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基础医学学科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病原生物学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获批山东省心电信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高校新发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为博士一级学科建设点,基础医学、生物学为硕士一级学科建设点。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实验技术和生物技术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2020年开始陆续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审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8门。

中心教学人员致力于实验教学改革,获得多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立项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20项,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9篇。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奖励2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中心教师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写教材35部。

中心建设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学科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校“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规划为指引,落实科教融合重大决策部署,突出基础医学特色,聚焦生物医学产业前沿,对接国家和地方健康需求,成为开放共建共享、学科交叉、特色突出、设施先进、师资水平高、科教融合、产业融合、管理智能化的国际一流现代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生物治疗产业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中心努力建设能够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学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建设成为医学、生物学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引领区域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济南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青岛路6699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956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