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课程(含课内实验)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日期: 2023-12-06   来源:    浏览量: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英译名称:

medical immunology

   课程代码:

20170121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

   课程学分:

2.5

   制定人:

何浩、刘凯、魏萍、林栋、张之勇等

   审核人:

李雅林、杨华

 

 

 

 

 

 

 

 

 

 









 

                           二〇二二年七月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课程学时

54

理论学时

36

课内实验学时

18

课程学分

2.5

授课学期

第四学期

授课对象

专业

临床医学本科

学制

五年制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 √□学科(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限选课

教材名称

(说明:填写主要教材书名)《医学免疫学》

教材出版信息

人民卫生出版社 7 曹雪涛主编 ISBN 978-7-117-26319-1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设计  □学期论文  √□其他

课程成绩

平时考核(%)

50

单元测试(含期中考试)(%)

0

期末成绩(%)

50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5人以内)

姓名

性别

学历

学位

职称

从教时间

李雅林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2002.7

杨华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2005.7

康莉

研究生

硕士

讲师

2002.7

李松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2001.7

胡景霞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2004.7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1. 内容概述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支柱课程之一,与人体健康知识密切相关,在包括肿瘤、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在未来的医学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本课程汲取国内外《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精华,准确定位临床医学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免疫学知识,将《医学免疫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绪论和免疫器官、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临床免疫(超敏反应、肿瘤免疫、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免疫应用(免疫防治和免疫学技术)共六大个部分,每一部分包含若干知识点。内容安排以“抗原刺激免疫应答发生”为主线,从免疫器官到免疫分子,从固有免疫到适应性免疫,从免疫学理论到免疫学技术,按照各免疫学事件发生的顺序,将相关内容依次讲解,既有基础概念和知识的讲解,也有经典免疫技术、新出现的免疫技术和免疫治疗的介绍,同时结合老师科研加入全新免疫学知识,务求准确阐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同时坚持系统性、完整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2. 学习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通过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一系列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发生发展的过程,临床免疫及免疫学的应用等知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理解医学免疫学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免疫实验操作技能。不仅能掌握免疫学的“知识点”,更能了解免疫学的“知识面”,点面结合,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力学习目标: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平台,提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免疫学相关问题,提供最新的免疫研究进展,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免疫学基本知识、分析免疫学相关疾病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并引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情感价值观学习目标:

将思政教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将思政思维贯穿在免疫学课程教学中,促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思想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3. 先修知识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需要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熟知人体的解剖结构,明确各器官组织的组胚结构,阐明生理学八大系统的功能特点,阐述人体内各物质的代谢途径,清楚外界生物对人类疾病健康的影响,描述人类的遗传物质和遗传特点等。因此需要学生修完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如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病原生物学等课程。

 

4. 后续课程

本课程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相关医学课程做好理论和能力储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病理生理学》课程涉及的病理条件下免疫系统如何与其他系统间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在《诊断学》课程中,帮助学生运用免疫学原理进行疾病的免疫学诊断;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内科学》课程涉及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方向。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肿瘤科、感染科、风湿科、检验科、妇产科等众多科室中,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对于临床开展的新治疗方法及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知。

 

5. 学时安排 

章节

内容

理论学时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1

第三章

抗原

3

第四章

抗体

3

第五章

补体系统

2

第六章

细胞因子

1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0.5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5

第九章

T淋巴细胞

2.5

第十章

B淋巴细胞

2.5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2

第十二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2

第十三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2.5

第十四章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5

第十五章

黏膜免疫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第十七章

感染免疫

 

第十八章

超敏反应

3

第十九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1.5

第二十章

免疫缺陷病

0

第二十一章

肿瘤免疫

1.5

第二十二章

移植免疫

0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0

第二十四章

免疫学防治

0

总计

 

36

 

二、课程教学计划

1. 教学方法

本课程大纲涵盖内容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容相一致,包含24章内容,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智慧树、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问卷星等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督学者和价值引领者的角色,学生作为以目标驱动、任务驱动、考核驱动为主体的学习者和任务执行者。

基于此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基础免疫理论模块,免疫实验技能模块和临床免疫模块。本课程共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我们将课程内容按模块的不同特点组织开展不同方式的教学。基础理论模块占30学时,课堂学习内容包括绪论、抗原、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固有免疫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此部分主要采用课前在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单,课堂教师梳理知识要点,课堂答疑、课堂自测、翻转课堂等的方式进行。在模块最后,以“新冠病毒入侵体内后,免疫系统是如何抗病毒的?”为题,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漫画等形式将整个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由于课时限制,将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黏膜免疫、免疫耐受、感染免疫纳入自学内容。实验技能模块占18学时,其中操作实验占15学时,设计性实验或实验专题讨论占3学时。按不同的实验专题汇报,分组制作PPT并演讲,拓展学生对免疫实验的综合应用能力。临床免疫模块课堂占6学时,以临床案例讨论为主的方式进行,着重养成临床思维能力,并融入价值塑造。由于课时限制,课堂上着重以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肿瘤免疫为主进行案例教学,其他章包括移植免疫、免疫缺陷病纳入自学内容。

2. 拓展资源

为了拓展课外资源,本教学团队在智慧树共享课平台和教师自建翻转课中提供了多种中外教材全文,相关学校网络课程网址、及中英文期刊网址如下

2.1中英文教材电子版

1. Judith A. Owen, Kuby Immunology,7th,2013, North American Edition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 Janeway's Immunobiology

2.2相关网络课程网址

1.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8971/140601/18#teachTeam

2https://hikeweb.zhihuishu.com/hike-tch/course/courseDetail?proCourseId=1000007398&ticket=ST-31121-XjkQNcd7ole0az4NOvrK-passport.zhihuishu.com

3.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DU-1002528007#/info

2.3部分中英文期刊网址

NATURE IMMUNOLOGY: https://www.nature.com/ni/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https://www.annualreviews.org/journal/immunol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https://www.nature.com/nri/

IMMUNITY:  https://www.cell.com/immunity/home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https://www.jimmunol.org/

中国免疫学杂志http://zgmyxzz.cn/

免疫学杂志http://myxzz.paperonce.org/#/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http://zhwswxhmyxzz.yiigle.com/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http://cmi.guifeng.cc/index.php

现代免疫学http://www.xdmyxzz.cn/

国际免疫学杂志http://gjmyxzz.yiigle.com/

 

三、课程思政计划

1. 方法与内容

《医学免疫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生物科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其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领域取得的成就,在医学及生命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程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飞速发展,并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相互交融、渗透,揭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建立了众多先进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免疫学防治方法。本课程除了专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还承载着德育功能,以“跬步千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为指导,重视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的培养,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树立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仁爱精神的优秀现代医学人才,培养心系社会、国家和人民并有时代担当的“创新型”、“综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责任担当的“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人民医生。

要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相结合,把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目标相结合,尽可能采用能引导学生树立科研创新精神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方法。融合多媒体、分组主题式讨论、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1)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思政教育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例如,抗原提呈细胞章节中在讲述DC的时候,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Ralph Steinman的故事。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DC,这是一类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关键调节器。因为DC数量极少,在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认可。但是Ralph没有气馁,而是继续用更加精细的实验设计和更加敏锐的观察开展研究工作,终于使DC得到了大家的承认,认识到DC是启动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必须的关键因素,在抗感染和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通过增强DC的功能用于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不幸的是Ralph患上胰腺癌,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之后活不过1年,他没有放弃,继续用自己研究的DC对自身进行治疗,使其生命得到延长。遗憾的是在宣布其获得诺贝尔奖的前几天,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诺奖却已离世的科学家。但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科研人员从事免疫学研究。

2)讨论法:组成兴趣小组,让大家查阅资料,做成 PPT,介绍科学家的发现成果,除科学成果的划时代意义外,也要让学生谈谈从科学家身上感受到的崇高品质。

3)小组协作法: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分组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实施并分析实验,促进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与团队合作精神。

4)利用雨课堂、学习通、中国大学 MOOC、学银在线中的“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实验”等课程作为线上资源,实施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师生随时谈学术,课堂内外相互结合。

2. 实践与拓展

为更好地发挥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刻挖掘出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八大思政元素",即爱国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敬业教育、诚信教育、友善(生命)教育、辩证思维教育、创新教育,并有机的融入到医学免疫学全课程教学中。

1. 免疫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次序

授课知识点

思政设计与融入点

教学方法与载体途径

思政育人成效

1

 

 

绪论

 

 

将学科前沿与该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融合

理论教学、讲授法、举例法、图片

 

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高尚、开放的人文精神

2

 

 

抗原与抗体 

 

将疫苗的研发历史,融入对待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及冒险精神

理论教学、教授、讨论、举例法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对人类健康的护卫精神

3

 

 

免疫细胞 

 

目前免疫细胞技术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

 日本科学家利根川进因 “发现了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机制”获得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论讲授、学习通APP、学科前沿实例教学

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严谨的科研精神与创新精神

4

补体系统

补体发现过程的实验与逻辑思维,总结提炼相结合

理论讲授,图片动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提炼本质内容的能力

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以哔哩哔哩网站上双肺移植女孩吴玥的视频故事引出MHC内容的讲述。

案例法,微视频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联系双肺移植女孩视频,学会坚强,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

6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过程融入团队协作观念

理论教学、讲授法、举例法、图片

团队协作融入免疫学教学,培养团队观念

 

超敏反应  

引入食品过敏、药物过敏(青霉素)实例

 理论教学、讲授法、举例法、图片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安全防范意识

8

感染免疫

中国传统中医在众多微生物导致的疾病治疗与预防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实践教学法、标本展示、理论教学、学习通APP、学科前沿实例教学

消除某些对于中医文化的误解,引导学生建立起中医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9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功能的两面性与辩证思维教育相结合

理论教学、案例法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0

免疫缺陷病

HIV病毒的感染途径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婚恋观,从科学家不断探索HIV的防治手段,认识到科学家不畏艰难的精神。

案例法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婚恋观,激发学生敢于挑战科学难题的兴趣和决心。

11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联系2018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培养创新精神和严谨求是精神,华人免疫学家陈列平在此领域的贡献,与诺奖失之交臂。

理论教学,案例法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严谨求是精神

12

移植免疫

器官移植讲述融入法治意识教育

理论教学、案例法、分组讨论

课堂教学与法治意识教育相结合

13

免疫学检测技术

在动物实验课中,应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善待动物,防止或减少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尊重动物生命;处死现场,不宜有其他动物在场。确认动物死亡后,方可妥善处置尸体。处死动物前,带领同学,向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的小鼠鞠躬,以致敬。

实验示范法

善待动物,尊重动物生命,从而培养学生善待患者,尊重患者   的人文精神。

14

免疫学防治

将新冠疫情的爆发、防疫到治疗所体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融入其中

理论教学、案例法、分组讨论、视频展示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免疫学会于198810获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在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目标引领下,中国免疫学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巨大提升。目前会员规模近万人,是全球第一大免疫学会。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不断打造中德、中美、中英、中日韩高层论坛,成功主办了具有“免疫学领域奥运会”之称的“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官方大会”学会英文会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CMI)》,IF=22.096,在全球基础免疫学期刊中位列第4,传播正能量,传递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围绕免疫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从医疗服务、科技创新、医学研究等方面寻找能彰显中国力量、中国成就的先进人物或先进事迹,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知识点适当引入,并联系自身理解深入阐述以展现其中的家国情怀、爱国品质。例如,介绍免疫学简史时会讲到中国古代葛洪和苏思邈所著的 《肘后备急方》 《备急千金要方》 记录针对狂犬病可 “取狂犬脑敷之,后不复发”,以及明朝隆庆年间便记载“吹痘法” 可预防天花,这些均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对免疫学 “预防接种”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伟大成就之一。教师通过介绍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还能激励学生传承中国医学先辈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免疫防治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讲述疫苗制备部分时,可以引入中国在疫情早期便迅速制定了多项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并在短期内完成了对全民的普及接种,以及适当延伸叙述中国医疗救援队在疫情发生时迅速集结,义无反顾地前往疫情地区支援医疗卫生工作的事例。

 

 

四、课内实验

1. 内容介绍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近年来,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渗透下,免疫学进展迅速,在理论、实验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开设实验课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理解和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实验教学为18学时,实验内容涉及基础免疫学检测,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并安排一次综合性创新实验。首先,由于动物实验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和基本手段,实验动物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因此第一次实验安排了小鼠实验基本操作,培训小鼠操作技能,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具体包括小鼠固定,给药方法如: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灌胃,取血方法如:内眦取血和摘眼球取血,颈椎脱臼处死和大体解剖等。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属于经典抗原抗体反应,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是许多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基础,本实验也与抗原和抗体章节紧密关联。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实验是分离与制备重要免疫细胞的高效策略,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包含免疫学重要的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后续许多细胞亚群功能实验的基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属于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实验,巨噬细胞是参与机体固有免疫防御功能的重要细胞,也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本实验通过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效率来反应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细胞因子检测的重要手段,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等刺激免疫细胞所产生的调节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等功能的重要分子,细胞因子检测是基础免疫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豚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属于临床免疫学实验,通过此实验可观察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探究其发生机制。创新实验(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科研实验文献讨论,免疫学科研进展演讲),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2. 参考资料

参考实践教材:《医学免疫学实验》:宋文刚,李雅林,徐英萍主编。第1版,科学出版社,20148月。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大小鼠基本操作综合实验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沉淀反应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巨噬细胞功能测定 

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豚鼠过敏性休克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3. 教学内容安排纲要

参考实践教材:《医学免疫学实验》:宋文刚,李雅林,徐英萍主编。第1版,科学出版社,20148月。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大小鼠基本操作综合实验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沉淀反应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巨噬细胞功能测定 

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豚鼠过敏性休克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第一次实验  小鼠实验基本操作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能说出实验小鼠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

会操作小鼠的常用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免疫学实验奠定技术基础。会熟练抓取小鼠、熟

练操作腹腔注射和颈椎脱臼处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实验动物基本伦理原则,尊敬善待实验动物,珍惜实验机会。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教师讲解实验小鼠的品系、特点与用途。小鼠实验操作内容:1.小鼠的抓取与固定;2.

小鼠的给药途径:如灌胃、腹腔注射(熟练操作)、尾静脉注射;3.小鼠的采血方法,如内眦静脉采血,摘眼球采血;4小鼠的安乐死方法,颈椎脱臼处死;5、解剖小鼠,观察全身主要器官,尤其是免疫器官。

2. 难点分析

小鼠的抓取与固定,学生需要克服初次接触小鼠的恐惧感,大胆练习抓取固定,避免小

鼠窒息,并避免被小鼠咬伤抓伤。腹腔注射中,须避免刺伤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导致内出血。鉴别并找到重要免疫器官如脾脏、全身淋巴结。

3. 自学内容

小鼠皮内注射,其他给药、采血、处死方法。

第二次实验  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实验)和沉淀反应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能说出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方法和用途,知道玻片凝集和试管凝集的用途。精准描

述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分类和特性。会说出沉淀反应的原理、类型、方法和科研、临床用途。会描述倍比稀释的原理。

2. 技能目标

知道凝集反应的现象,会判定凝集反应的结果,能根据实验结果精准判定ABO血型。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会正确使用微量移液器,会正确操作倍比稀释,会判定单向琼脂扩散实验结果。双向琼脂扩散实验:会制备琼脂板,会操作琼脂板打孔,会判定双向琼脂扩散实验结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熊猫血的稀缺和献血的紧迫性。微量移液器的精准使用和倍比稀释的精准操作都需

要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凝集反应: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复习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教师讲解人类ABO血型

鉴定的原理和检测方法,血型鉴定实验示教。沉淀反应:教师讲解免疫沉淀反应的原理、类型、方法,重点步骤示教。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学生倍比稀释,加样,孵育;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学生制备琼脂板,打孔,加样,孵育。

2. 难点分析

凝集反应的结果判定方法。加样注意事项:不要将琼脂划破,以免影响沉淀线的形成。

加样时勿使样品外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果。会正确操作试剂的倍比稀释。

3. 自学内容

自学沉淀反应在科研和临床的用途。

第三次实验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会描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原理,知道小鼠巨噬细胞、小鼠红细胞、鸡红细胞的形态。

2. 技能目标

会熟练操作瑞氏染色法。会在显微镜下鉴别巨噬细胞、小鼠红细胞、鸡红细胞。会在镜

下鉴别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实验动物基本伦理原则,尊敬善待实验动物,珍惜实验机会。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复习巨噬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教师讲解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原理,

重点步骤示教。

2. 难点分析

巨噬细胞、小鼠红细胞、鸡红细胞的鉴别,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能正确找到吞噬

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吸出腹腔液后,需要静置10分钟等待腹腔巨噬细胞贴壁。

3. 自学内容

瑞氏染色的原理。

第四次实验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免疫细胞相关理论知识;淋巴细胞分离常用方法;掌握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

2. 技能目标

掌握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分离操作方法;计数板的使用及细胞的计数方法;离心机的正确使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免疫细胞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通过对淋巴细胞分离的学习及实际操作,加深对淋巴细胞的分离原理及方法的理解。

2. 难点分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概念,分离的原理、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概念。

3. 自学内容

淋巴细胞分离的其他方法。

第五次实验  超敏反应和ELISA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超敏反应:掌握超敏反应的分类,临床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常见病特点,熟悉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ELISA:免疫学检测的方法;各类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

2. 技能目标

豚鼠的捉取,心内注射的方法。掌握酶标技术的实验方法;掌握双抗体夹心法ELISA与间接法ELISA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认识免疫学检测在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了解模型的构建及检测方法。免疫学标记技术的类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几种类型与用途。

2. 难点分析

实验操作中心脏内注射,要固定好动物,避免刺破心脏。双抗体夹心法ELISA与间接法ELISA实验方法的区别。

3. 自学内容

超敏反应的分类,常见病的特点。酶标仪工作原理;酶联免疫实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六次实验  设计性实验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设计性实验的选题原则,实验设计的具体研究计划和方案(包括题目,摘要,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进度安排与预期结果,可行性分析,参考文献等)撰写要求,设计性实验的组织实施方法,实验论文撰写的方法和要求。

2. 技能目标

学生知道如何查阅文献资料,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有条件可具体实施并完成实验,科学严谨记录实验结果,撰写设计性实验论文,并完成杂志投稿,形成科研成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布置设计性实验:在完成了免疫学基础知识之后,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讲解如何选题、如何查阅文献、实验设计的内容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设计的书写格式及如何进行答辩。教师介绍本实验室和本校可以利用的实验条件,教师出题目、给方案、给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或者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学生查阅文献,设计课题:4~5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利用2~3周时间,查阅文献,确定选题。开题报告:安排一个单元时间(3~4学时),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主持。每个课题组向全班同学做开题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最后,由辅导教师汇总大家的意见,对每个课题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主要在关键环节上给予指导和把关。⑤撰写实验论文:按照正式论文格式撰写。

2. 难点分析

设计性实验的选题是科研的第一步,也是科研工作中战略性的决策。选题要兼具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是一个难度较高的环节。

3. 自学内容

设计性实验中涉及到的、之前课程中未接触过的各种实验技术。

 

 


 

课程考核大纲

一、考核形式

本课程考核形式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理论成绩和课内实验成绩,平时理论成绩包括智慧树共享课成绩,教师自建翻转课成绩,课内外平时表现成绩如出勤、演讲、汇报、提问问题或回答问题情况。其中智慧树共享课成绩由智慧树平台自动计算,为学生学习线上课程取得的成绩,教师自建翻转课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和平时测试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包括教师布置的思维导图绘制,小组案例分析等。单元测试成绩包括课前、课堂或课后的线上测试成绩。

 

二、考核内容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例,总成绩=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50%,其中50%平时成绩=共享课成绩(15%+平时表现(10%+翻转课成绩(15%+实验成绩(10%)。任课教师在平时作业中制定评价量表,便于小组互评参考。以上总成绩计算适用于期末成绩大于42分的同学,如期末考试成绩若低于42分,则不论平时成绩如何,总成绩最高计为59分。

 

1. 平时考核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包括平时作业,课前、课中、课后的测试,某次不参与者该次成绩记为零分,并按权重计入总的平时成绩,将平时表现积极的同学如经常提问、回答问题、演讲、主动擦黑板等的同学在平时成绩总分中加1-2分的鼓励分。

 

2. 课内实验

课内实验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小组设计性试验或实验专题汇报,不单独进行实验考试,课内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成绩、小组设计性试验或实验专题汇报成绩两部分,各占期末总成绩的5%,课内实验成绩共占期末总成绩的10%,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其中小组设计性实验和实验专题汇报可自由选择,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要求小组内分工明确,做成PPT,并制作演讲视频,线上教学平台提交,成绩评定中教师评定占50%,小组互评占50%

 

3. 单元测试/期末考试

单元测试可根据单元内容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测试,如果是客观题,则以平台自动计分为单元测试成绩,如果是以思维导图或案例分析等为主的主观作业题,则要制定评价量表,便于师生合理评分。平时成绩按优、良、中、差将成绩分等级,各等级分数控制在70-99之间,96~99为优,90~95为良,81~89为中,70~80为差。优、良、中、差占比分别比为10%20%50%20%,使平时成绩有明确的区分度。

期末考试章节及分数分配如下表。其他课程大纲列出的章为自学章,纳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不纳入期末考试,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期末考试题型至少包括四种题型,客观题比例>50%,主观题比例>20%

 

期末考试章节分数分配表

大纲内容

期末考试占分(分)

一、绪论

3

二、免疫器官和组织

5

三、抗原

10

四、抗体

10

五、补体系统

8

六、细胞因子

3

七、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

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0

九、T 淋巴细胞

5

十、B淋巴细胞

5

十一、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5

十二、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5

十三、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5

十四、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5

十五、黏膜免疫

0

十六、免疫耐受

0

十七、感染免疫

0

十八、超敏反应

10

十九、自身免疫性疾病

5

二十、免疫缺陷病

0

二十一、肿瘤免疫

5

二十二、移植免疫

0

二十三、免疫学检测技术

0

二十四、免疫学防治

0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济南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青岛路6699号

邮编:250000   电话:0531-5956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