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病理学 |
英译名称: |
PATHOLOGY |
课程代码: |
100201X120 |
适用专业: |
临床医学 |
课程学分: |
4.0 |
制定人: |
孙文平 |
审核人: |
孙文平 |
二〇二二年七月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病理学 |
课程学时 |
90 |
理论学时 |
54 |
课内实验学时 |
36 |
课程学分 |
4.0 |
授课学期 |
4 |
授课对象 |
专业 |
临床医学 |
学制 |
5年 |
课程类型 |
£通识教育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专业限选课 |
教材名称 |
病理学 |
教材出版信息 |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主编:步宏,李一雷 |
考核方式 |
√考试 £课程设计 □学期论文 □其他 |
课程成绩 |
平时考核(%) |
10 |
单元测试(含期中考试)(%) |
20 |
期末成绩(%) |
70 |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5人以内) |
姓名 |
性别 |
学历 |
学位 |
职称 |
从教时间 |
孙文平 |
男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22 |
刘钦来 |
女 |
研究生 |
博士 |
副教授 |
10 |
杨雷英 |
女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23 |
苗芳 |
女 |
研究生 |
硕士 |
副教授 |
21 |
袁娜 |
女 |
研究生 |
硕士 |
讲师 |
12 |
|
|
|
|
|
|
|
|
|
|
|
|
|
|
|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1. 内容概述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2022版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病理学》总学时90,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36学时,共计4.0学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认识各种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变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了解常见疾病的形态学特点及描述方法,从而理解并掌握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病理联系,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局部表现与整体反应相结合,静态特点与动态过程相结合,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相结合,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利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2.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2.掌握临床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3.正确认识大体病变与组织学改变、形态结构变化与功能代谢变化之间的联系。
(二)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病理学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解释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结局。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病理学理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分析,并提出初步的病理诊断。
3.能够准确描述病变的观察所见,并根据形态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做出初步结论并解决相关问题。
4.能够规范、准确地使用病理学专业中英文术语,具备检索、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和病理学专著的能力,领会其主题思想,进行交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初步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理论、实验、网络、第二课堂等多种教学活动,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领悟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结合是医学的基本精神,具备热爱和献身于人类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以及不断进取创新的探索精神。
2. 养成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相结合的意识,具备临床诊疗的团队合作能力。
3.能重视获取病理病学专业信息能力的养成,初步了解专业信息资源,确立一定的专业信息意识,能初步运用有效的方法获取相关的专业信息。
3. 先修知识
1.先修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等。
2.具备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具备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的能力。
4. 后续课程
1.后续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2.具备认识和正确描述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的能力,能够将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进行有机联系,参与临床病例讨论。
5.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章序) |
教学内容 |
理论学时 |
备注 |
绪论 |
绪论 |
2 |
讲授法 |
第一章 |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
4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二章 |
损伤的修复 |
2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三章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4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四章 |
炎症 |
5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五章 |
免疫性疾病 |
0 |
自学 |
第六章 |
肿瘤 |
6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七章 |
环境和营养性疾病 |
0 |
自学 |
第八章 |
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疾病 |
0 |
自学 |
第九章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5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十章 |
呼吸系统疾病 |
5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十一章 |
消化系统疾病 |
6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十二章 |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
0 |
自学 |
第十三章 |
泌尿系统疾病 |
5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十四章 |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
3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十五章 |
内分泌系统疾病 |
2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十六章 |
神经系统疾病 |
0 |
自学 |
第十七章 |
感染性疾病 |
5 |
讲授法/案例法 |
第十八章 |
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 |
0 |
自学 |
总计 |
|
54 |
|
二、课程教学计划
1.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等手段,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专业英语术语,为学习后续的临床专业、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实验课中通过对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的基本形态变化进行观察、描述、对比,掌握科学的病理形态观察方法,训练病变描述、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精选设计临床病理讨论(CPC)材料,分工合作,能对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获取学科前沿知识,丰富课外生活,部分可运用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与实践,熟悉病理学科的前沿进展与科研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形成较强的临床科研思维,初步具备科研设计、开展研究性实验与撰写科研综述与论文的能力;
(5)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自主学习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2. 拓展资源
Robbins Basis Pathologic,10th edition,2017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9th edition,2014
Rosai and Ackerman 外科病理学,第九版,2006
中华病理学杂志,http://www.epathology.org.cn/
病理学园地,http://www.binglixue.com/
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
三、课程思政计划
1. 方法与内容
(1)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加强教师思想觉悟,首先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及人文素养,从而给学生做出最好的榜样,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也应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2)增强授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积极探索和推进新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可通过开展PBL、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引导、启发、讨论等形式,将思政元素融人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精准、有效地发挥课堂立德树人的功能。
2. 实践与拓展
(1)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和文化认同感。在病理学绪论教学中,列举在该学科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科学理性。
(2)融入科学精神教育,培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医学是呵护生命的科学,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医学中即表现为医术精湛。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应具备严谨专注、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做人民群众健康的“保护神”。用医学界前辈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失败、不畏艰辛、勇于实践、勇于突破传统,通过他们敢于质疑权威的创新精神和坚持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推动医学事业发展。
(3)融入生命教育,重新审视对生和死的认知。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医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和自觉性。加强实验动物伦理教育,强调实验动物在人类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实验动物的尊重与关爱,在动物实验时要善待动物,激发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感恩之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通过介绍器官移植现状,使学生理解器官捐献对于生者的重要价值,摒弃传统观念中“入土为安”的陈旧思想,促进我国器官移植水平的发展。
(4)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者仁心和无私奉献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对患者生命和生存权利的尊重与敬畏,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安全感和尊严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传输“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理念,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成为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
(5)融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临床工作具有复杂、精细、尖端等特点,需要医生之间、医护之间以及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尤其在医学飞速发展、分支愈加精细的今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需要多学科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引导学生提升大局意识,培育协同作用、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内实验
1. 内容介绍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侧重从形态上观察和研究疾病,并联系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它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实习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病理学实习课的目的在于:①通过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使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进一步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形态表现及主要疾病时的形态改变:②通过实习课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病变的形态变化与机能、代谢以及临床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并为以后临床课的学习莫定一个良好的基础:③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病理学的观察方法,能初步描述观察所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初步结论,为医学科研工作打下形态学基础。
2. 参考资料
《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21年
《病理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18年
数字人医学平台:202.194.232.243:9000
3. 教学内容安排纲要
实验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学时 |
备注 |
实验一 |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二 |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二)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三 |
损伤的修复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四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五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二)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六 |
炎症(一)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七 |
炎症(二)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八 |
肿瘤(一)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九 |
肿瘤(二)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一 |
呼吸系统疾病(一)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二 |
呼吸系统疾病(二)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三 |
消化系统疾病(一)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四 |
消化系统疾病(二)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五 |
消化系统疾病(三)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六 |
泌尿系统疾病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七 |
生殖系统疾病 |
2 |
必开实验 |
实验十八 |
传染病 |
2 |
必开实验 |
总计 |
|
36 |
|
第一次实验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
(一)目标与要求
1. 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切片和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步骤;实验报告(绘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变性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常见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2)熟悉:各种变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各种坏死的结局及其后果。
2. 技能目标
(1)能熟悉解剖学、生理学、组胚学等知识,复习正常肾、肝、脾等组织的镜下形态。
(2)学会掌握化生、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的病理改变,分析病变的因果关系,为以后临床相关疾病学习奠定基础。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培养临床专业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病理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病理学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重要性,进而对病理学产生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病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
1. 重点讲练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的录像。
(2)切片观察:慢性宫颈炎(化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肝细胞气球样变。
(3)大体标本观察:肾盂积水、心肌肥大
(4)临床病例讨论
2. 难点分析
(1)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形态学区别。
(2)脂肪变性的特殊染色。
(3)鳞状上皮化生的形态学观察。
6.自学内容
细胞老化
第二次实验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2
(三) 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掌握坏死的病变特点。
(2)掌握坏死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5.技能目标
(1)能够会观察并描述坏死的形态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培养临床专业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病理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病理学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重要性,进而对病理学产生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病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切片观察:肝脂肪变性、脾被膜玻璃样变、肾梗死、肾小管坏死、干酪样坏死。
(2)大体标本观察:肾干酪样坏死、足坏疽
(3)临床病例讨论
5.难点分析
(1)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的形态学区别。
(2)干酪样坏死大体和镜下病理变化。
6.自学内容
细胞老化。
第三次实验 损伤的修复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肉芽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2)熟悉:肉芽组织与瘢痕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5.技能目标
(1)能说出上皮、血管等组织再生的机制和过程。
(2)能够说出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形态上的变化。
(3)能够说出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
6.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向科学家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对探索全新的医疗理念和医疗手段的热情。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5.难点分析
(1)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形态学区别。
(2)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和炎细胞的形态观察。
6.自学内容
瘢痕组织的形态特征。
第四次实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掌握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形态学特点
5.技能目标
(1)会描述重要脏器的病理学特点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培养临床专业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
5.难点分析
(1)心衰细胞的特点。
(2)慢性肝淤血与伴或不伴脂肪变性的理解。
6.自学内容
第五次实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掌握血栓的形态学特点,掌握不同脏器梗死的特点。
5.技能目标
(1)会分辨不同类型血栓,分析肾梗死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培养临床专业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混合血栓、肾梗死、心肌梗死、肺出血性梗死。
5.难点分析
(1)心肌梗死的时序性变化。
6.自学内容
第六次实验 炎症1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运用炎症概念及基本病变的理论知识,鉴别炎症基本病变、各种炎细胞形态学特点。
5.技能目标
(1)能说出炎症的基本病变,能辨别是否为炎症反应。
(2)根据渗出液成分的特征,能区分炎症的基本病变。
(3)根据渗出的炎细胞种类,能辨别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炎症的病理切片的阅片和诊断,培养临床专业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炎症病例分析讨论,把临床知识与炎症病理特性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炎症录像。
(2)各类息肉中炎细胞的观察
(3)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急性阑尾炎。
5.难点分析
(1)各类炎细胞的形态特点和辨识。
(2)化脓性炎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6.自学内容
第七次实验 炎症2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运用慢性炎症病变特点的理论知识,能区别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5.技能目标
(1)能说出慢性炎症炎细胞种类,能区别慢性炎症的形态学特征。
(2)根据慢性炎症的形态学特征,能辨认诊断慢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炎症病理切片的阅片和诊断,培养了临床专业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慢性炎症的病例分析,把临床知识和病理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学生对疾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习热情。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浅表性胃炎、慢性宫颈炎、虫卵肉芽肿、结核肉芽肿。
5.难点分析
(2)慢性炎症的特点
6.自学内容
第八次实验 肿瘤1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运用上皮性和间叶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异型性及生长方式的特点,区别上皮性和间叶性肿瘤,鉴别上皮性和间叶性肿瘤的良、恶性。
5.技能目标
(1)能判断肿瘤的来源,说出上皮性和间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及生长方式。
(2)能说出上皮性和间叶性肿瘤的区别。
(3)会辨认诊断鳞癌病理组织切片,认识病理性核分裂象。
(4)正确认识相同组织发生不同类型肿瘤时的形态学特征。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上皮性和间叶性肿瘤病理切片的阅片和诊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培养了临床专业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肿瘤案例分析讨论,把临床知识与肿瘤病理特性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甲状腺瘤 、纤维腺瘤、乳腺癌。
(2)乳头状瘤、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
5.难点分析
(1)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的区别,乳头状瘤与鳞癌的区别,纤维瘤与纤维肉瘤的区别。
6.自学内容
第九次实验 肿瘤2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运用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异型性及生长方式和转移的特点,区别良、恶性肿瘤及不同方式转移瘤的特征。
5.技能目标
(1)能判断肿瘤的来源,说出上皮性和间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及生长方式。
(2)能根据转移瘤的病理组织结构,查找原发瘤来源。
(3)会辨认诊断腺癌病理组织切片,认识病理性核分裂象。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肿瘤病理切片的阅片和诊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培养了临床专业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分析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指引学生探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案,激发了学生对病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腺癌、淋巴结内转移癌 、胃癌肝转移、畸胎瘤、平滑肌瘤。
5.难点分析
(1)畸胎瘤的成分分析,淋巴结内转移癌的来源推断。
6.自学内容
第十次实验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掌握高血压肾和风湿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
5.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掌握病理变化并学会临床病理联系。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心肌梗死、高血压切片的观察,引起对猝死、脑出血的重视。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高血压肾、风湿性心肌炎。
(2)临床病例讨论。
5.难点分析
(1)高血压、风湿病大体标本的观察。
6.自学内容
(1)心瓣膜病大体标本观察。
第十一次实验 呼吸系统基病1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大体标本要求:会看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大体标本;
(2)镜下切片要求:会看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切片;
5.技能目标
(1)能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去辩证分析大体标本和切片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临床;
(2)学会建立知识和临床之间的辩证分析思路,本质上认识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护标本;爱护切片;爱护实验室设施,传承和传递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大叶性肺炎的大体标本和切片;
(2)小叶性肺炎的大体标本和切片;
(3)病毒性肺炎的切片;
5.难点分析
(1)不同肺炎的病变特征。
6.自学内容
第十二次实验 呼吸系统疾病2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硅肺及肺癌的病理形态特点。
5.技能目标
(1)学会将病理形态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进行联系。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护标本;爱护切片;爱护实验室设施,传承和传递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慢性支气管炎的切片;
(2)硅肺的切片;
(3)肺癌的切片。
5.难点分析
(1)慢支的病理变化,硅肺与肺结核的形态学区别。
6.自学内容
第十三次实验 消化系统疾病1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知道消化性溃疡底层由内至外四层机构、后果及并发症。
(2)知道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5.技能目标
(1)会使用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
(2)能识别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大体标本。
(3)认识胃溃疡的病理组织切片并汇出简图。
(4)知道慢性胃炎的镜下形态。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诺贝尔获得者(Marshell and Warren)的亲身试菌的经历,及HP的发现改变以往无酸无溃疡的发病机理,从而最终改变了一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和最终得病机体的命运,来开拓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帮助他们建立科研思维,了解基本的科研模式,激发科研兴趣。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消化系统录像
(2)切片观察:溃疡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3)大体标本观察:慢性胃溃疡、慢性胃炎
5.难点分析
(1)溃疡病的镜下分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态学特点。
6.自学内容
第十四次实验 消化系统疾病2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知道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5.技能目标
(1)会使用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
(2)知道各种类型肝炎的镜下形态。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肝硬化的形成跟众多原因有关,我国是肝炎大国,在我国排第一位的就是病毒性肝炎病毒的传播。随着国家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战略的实施及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我国对乙型肝炎的控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发展,才能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加深民族自豪感,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总所周知,传染病防治成功的关键是确定病原体。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由美国Har-veyalter、英国MiChaelhoughton和美国Charles3位病毒学家共同获得,以表彰其对丙型肝炎病毒的重大发现,使病毒检测和药物治愈成为可能。科学家们的研究史鼓励医学生树立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精神、科学的穿心思维,以及攻克难关的科学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切片观察:轻型肝炎、慢性重度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
(2)大体标本观察: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
(3)临床病例讨论
5.难点分析
(1)各型肝炎的演进。
6.自学内容
第十五次实验 消化系统疾病3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知道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
(2)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变特点。
5.技能目标
(1)能识别常见门脉性肝硬化的大体标本。
(2)认识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组织切片并汇出简图。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肝硬化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结合病因学,理解“健康中国”的理念。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门脉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5.难点分析
(1)肝硬化假小叶与肝小叶的区别?
(2)肝硬化与肝癌的镜下诊断?
6.自学内容
第十六次实验 泌尿系统疾病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解释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概念,列出疾病分类。
(2)比较泌尿系统中疾病的形态学差别。
(3)描述泌尿系统疾病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并分析泌尿系统疾病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5.技能目标
(1)能描述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大体和组织学标本。
(2)能辨认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和组织学标本。
(3)能陈述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形态学表现与大体表现的关系;疾病的形态学表现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解剖、组胚等医学基础知识。
(2)通过泌尿系统疾病的大体和组织学标本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观察大体标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癌、膀胱上皮乳头状癌。
(2)观察组织学标本:急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透明细胞癌。
5.难点分析
(1)辨识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的形态特点。
(2)慢性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
(3)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形态学异同。
6.自学内容
第十七次实验 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解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中常见疾病的概念,列出疾病分类。
(2)比较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形态学差别。
(3)描述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并分析疾病的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5.技能目标
(1)能描述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大体标本和组织标本。
(2)能辨认葡萄胎,绒毛膜细胞癌和乳腺癌的的大体和组织学标本。
(3)能陈述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形态学表现与大体表现的关系;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形态学表现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解剖、组胚等医学基础知识。
(2)通过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乳腺疾病的大体和组织学标本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观察大体标本:子宫颈癌,子宫内膜增生症,葡萄胎,绒毛膜细胞癌,乳腺癌。
(2)观察组织学切片: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增生症,腺肌病,葡萄胎,绒毛膜细胞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5.难点分析
(1)滋养层细胞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及异同点。
6.自学内容
(1)子宫内膜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十八次实验 感染性疾病
(三)目标与要求
4.知识目标
(1)掌握结核病的病理特点。
5.技能目标
(1)学会通过形态学特点判断肺结核的诊断。
6.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结核杆菌发现的过程,穿插了解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以及诺奖得主的事迹,使学生能够培养主动学习的愿望。
(2)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树立努力向伟大科学家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对常见传染病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和防护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护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四)教学内容
4.重点讲练
(1)结核结节。
5.难点分析
(1)结核结节与硅肺的形态学区别。
6.自学内容
(1)其他类型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点。
课程考核大纲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二、考核内容
1. 平时考核
本课程平时考核主要检验学生学期中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效果,针对课堂内容进行随堂测试,课下进行科普短文的创作撰写,成绩占比不超过总评的10%。
2. 课内实验
实验课程考核包括实验报告撰写和病理阅片考试两种方式,其中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0%,检验学生对基本病理变化的理解和描述,病理阅片考试占总成绩的20%,检验学生对病理切片的诊断水平。
3. 单元测试/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百分之制评分,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占总成绩的60%~70%。理论考试中英文试题的分值要占10%~15%,以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检验双语教学的效果。